乐昌—宜章:粤湘“南北大门”竞相融入大湾区
总人口分别为52.77万和64.39万;总面积分别为2419平方公里和2117平方公里;近十个乡镇接壤,边界线长200多公里……岭南山麓,乐昌和宜章,地缘相近、人缘相亲。
【资料图】
乐昌是广东“北大门”、粤北重镇;宜章是湖南“南大门”、湘粤对接第一城。两地都曾因煤而兴,皆遇资源枯竭之惑。紧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,承接产业梯度转移,走好绿色发展之路,成为两地共同的发展方向。
近年来,两地结合实际,竞相发力:乐昌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集聚成群,培育发展大数据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;宜章着力发展氟化工、光电显示等“六大百亿产业”,面向湾区市场,助兴农文旅产业。
“两地着力克服县域经济发展的边界劣势,从发展成效看,乐昌还要再快一些。”乐昌有干部感言。十年前,宜章地区生产总值超130亿元,乐昌为84亿元;十年后,乐昌地区生产总值增至约138亿元,宜章为262亿元。
●区位●
内陆连接湾区中点
“过道效应”待解
从宜章驱车半小时,来到乐昌坪石火车站,范女士搭乘火车前往广州,“一直都这样,宜章人来坪石坐火车更方便。”
宜章和乐昌都有“楚粤之孔道”之称,均为省际边界“窗口”,是内陆连接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,而交通条件却不同。
2022年,一个“偌大的宜章县居然没有火车站”的帖子出现在政府网站的县长信箱。“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,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铁路设站的申请和建议。”宜章县发改局回复。
乐昌是南北流通的必经地,交通条件较好,有武广高铁乐昌东站、乐昌火车站、坪石火车站等。至今,宜章人仍把乐昌当作南下出行第一站。
尽管交通短板明显,但宜章的定位很明确。“企业的原料市场、目标市场都有一个中心点,就在我们这。”宜章县副县长、宜章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肖雪莲认为,这个点也是长株潭与珠三角、中部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点,“很多企业就是看中我们在‘中点’的优势。”
为此,离湾区更远的宜章,奋力向前融湾。在宜章,“湾区理念”“湾区服务”成为领导干部的口头禅,干部分批到大湾区挂职,随处可见“湾区服务”“全方位对接大湾区”“湾区理念建园区”等宣传。
乐昌也是“中点”。天然的区位优势,让乐昌坪石镇曾一度繁华。在坪石古街的定友图书馆内,年逾古稀的何昆亮娓娓道来。他是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志愿讲解员,也是位“老坪石”。
何昆亮认为,近现代来,随着陆上交通的兴起,水运虽逐渐式微,但公路、铁路均从乐昌经过。
“原来乘坐绿皮火车,很多人会在乐昌过夜,现在高速行驶的高铁把乘客直接运走了。”乐昌一位工作人员指出,乐昌的“过道效应”明显,“人才和货物从乐昌过,没能有效留住”。
但高铁仍是不少企业看中的因素。“逢周末,我们公司的高端技术人才在乐昌东站坐高铁来回广州。”艾尔康电子元器件(韶关)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,公司选址时,特意考察交通因素,“没有好的交通配套,不方便人才往来”。
“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,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,乐昌用好莞韶帮扶等工作机制,做好招商引资工作,推动实体经济振兴,但融湾的氛围确实还不够。”乐昌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,之前只做少说,态度没有摆出来,“以后要加强,吸引更多资源留在乐昌,破解‘过道效应’。”
●产业●
湾区产业“北漂”
承接各有“章法”
进入宜章,“湘粤对接第一城,产业转移首选地”的标语映入眼帘。
十多年前,宜章和乐昌瞄准珠三角产业溢出,争做产业转移“首选地”。
2022年,宜章实施重大建设项目199个,其中产业项目133个,总投资561.3亿元。光电显示产业发展亮眼,是宜章坚定发展的主导产业。
在宜章经济开发区产业承接园,恒维电子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,一批批液晶显示器从生产线走出,发往深圳。这里的企业大部分从深圳转移而来。
“我们落户宜章20年,上下游的伙伴们看我们发展得好,看好这里,选择加入。”恒维电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永福说,与周边区域相比,宜章有土地成本低和用工成本低等优势,“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氛围好,有开放发展的势头。”
企业逐渐聚少成多。恒维电子引进谱特光电,谱特光电引进山嘉光电;恒维电子还引进汉旗光电、晶耀玻璃等企业。恒维电子生产液晶显示器所需的偏光片由谱特光电供应,原材料玻璃由晶耀玻璃提供。
“我们以协会招商,强化补充产业链。”宜章光电协会会长、湖南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展四说,宜章通过产业链招商、以商招商,形成产业集群。
截至2022年,宜章光电显示企业从1家增至28家,总产值达54.1亿元。
“宜章要引企业,更要引产业。”肖雪莲表示,宜章结合自身优势,明确产业发展方向,坚持一家一家地引入,逐渐形成主导产业。
乐昌则发力建好平台。产业转移工业园城东片区、城南碳中和装备产业园及北部粤湘产业合作示范园规划总面积3万亩,“一园三区”形成互补发展格局。
目前,城东片区已开发7000亩,共有企业167家,其中投产企业114家,规上企业52家,在建企业28家。
“园区面积比较大,但以前的定位较模糊。”乐昌市常务副市长张英宏坦言,过去,一有项目就引进,缺乏明晰的思路。“如今园区在腾笼换鸟,淘汰一些产值不达标、不符合规划的企业,目标更精准。”
当前,乐昌明确以先进装备、先进材料、现代轻工、新能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。2022年,乐昌新增规上企业16家,引进项目66个,投资总额达88.62亿元,超亿元项目20个。
“产业集聚效应初显,可惜还缺年产值十亿元级龙头企业的带动。”乐昌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李杰认为,乐昌园区最大的优势是基础设施完善,学校、医院、公园等应有尽有。
●转型●
依托资源找方向
攻坚绿色转型
曾经,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,两地都有过辉煌。高峰期,坪石的煤炭转运站就有30多个,宜章的煤矿则高达300余个。“那时,煤炭贡献的非税收入有3个多亿,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0%。”宜章县科工局副局长李志勇说,宜章煤矿从300多家,整合到30多家,再到1家,当时日子过得很艰难。
同为资源枯竭型城市,摆在湘粤“南北大门”面前的是,如何绿色转型?
宜章推动“黑色经济”向“绿色产业”转变。近5年来,煤矿由15家关闭到1家,烟花爆竹企业由184家关闭整合到51家,小造纸厂由217家关闭到5家,28家小制革厂全部关闭。
肖雪莲说,宜章有丰富的萤石矿资源,瞄准市场对高端氟精细化工品的需求,引进中化蓝天集团等企业,发展氟化工等高新产业。
“不是简单地卖矿,主要是用资源换产业。”肖雪莲说,宜章推动氟化工产业补链延链强链,形成“矿山一含氟化工基础原料—含氟高端精细化学品—含氟锂电等新材料产业群—光电/新能源端应用”的产业发展格局,“产业链完整闭环,把所有产品‘吃干榨尽’,让附加值最大化。”
在高新产业带动下,宜章园区入驻企业达到347个。2022年,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8亿元,亩均税收21.05万元。
萤石、硅石矿也是乐昌的优势资源,不过,因分布分散、储量较小,且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内,难以开发利用。
张英宏认为,作为粤北生态发展区,乐昌一直在探索绿色发展之路。“哪些产业不能进,有明确的标准,不符合标准的,谈都没得谈。”
近年来,乐昌瞄准绿色低碳产业发力,新建2个新能源项目,总共装机容量150兆瓦,总投资11.95亿元。
乐昌还积极探索“光伏+石漠化治理”。“若是可用的13万亩石漠化土地用作光伏发电,乐昌的‘荒地’资源就盘活了。”张英宏说,如果能引进光伏领域的垂直产业,就可形成治理石漠化、增加村集体收入、引进光伏产业链的“三赢”局面。
时下,乐昌九峰镇,李果满枝。从春天的桃、李、油菜花竞相绽放,到夏季的瓜果飘香,乐昌通过举办桃花节、山地半程马拉松等活动,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。目前,该镇水果种植面积达6.5万亩,年均带动游客70万人次。
相邻的宜章长村乡,祖籍潮州的香港商人李道德已发展9个脐橙基地,面积达2万亩,年产脐橙超700万斤,有200多万斤销往香港。2022年,宜章脐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销售额约4.5亿元。
宜章还激活莽山“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雾凇”等资源,释放文旅产业活力。2022年,莽山景区接待游客226.32万人次,有八成游客来自粤港澳大湾区。
依托资源优势,瞄准湾区市场,攻坚绿色转型,已成为宜章和乐昌的共识。
专家论鉴
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、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:
把握融入湾区的绿色转型风口
过去,经济发展依靠资源、人口红利和能源消耗,现在的新发展目标是绿色低碳循环。这涵盖了许多方面,如推动新能源、先进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。在这个方向上,广东乐昌和湖南宜章都在积极探索,将绿色低碳循环作为发展目标。
相比简单地关停传统工业,让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是对“双碳”最大的贡献。当下的能源结构包括风能、太阳能,发展这些项目后也要注意解决新问题,要一点一点去琢磨,一项技术一项技术去解决,通过绿色产品、绿色技术认证,给予绿色金融支持,把新项目一个一个做起来,老问题自然就会一件件地解决。
要实现能源的低碳化,需要强化相关认识,主动融入大湾区,将湾区的绿色新发展理念学到手,是融入湾区发展的关键一步。乐昌和宜章都与粤港澳大湾区有“近水楼台”的关系,加强融入湾区的紧迫感,抢占发展优势和机遇,将有力推动当地绿色发展。
绿色转型还关乎城市行动路径的转变。如乐昌地处生态保护区,承担着生态保护重任,如果按照惯性发展,以原材料为延伸的产业受到制约,如何围绕绿色、高技术的产业做项目,是转型的关键。新项目的接受比较慢,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、历史和产业特色,设计出更具有吸引力和可持续的发展方案。
暨南大学教授、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胡刚:
产业定位需要长期坚持政策配套
不同于珠三角地区有强大的工业基础,乐昌和宜章应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,找准发展路子。
实现绿色转型,关键要因地制宜。资源型产业是否就不能发展?从宜章的实践来看,并不是。依托本地优势资源,围绕特色重点产业进行产业链招商,把产业链从矿产加工延伸到精细化加工,打造符合当地生态要求的能源型产业,是绿色转型的有效实践。
产业链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。孤零零的一家企业,即使引进来,人家也难存活,所以要明确经济发展的定位、产业的定位。产业定位需要各方长期坚持政策配套,政府要持之以恒地投入。一旦产业集群形成,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会自然向聚集地流动。
绿色发展的本质是高质量发展,淘汰不符合绿色发展的业态,将产业发展与带动当地民生就业相结合,留得住人,才更能守得住青山。不论“南大门”还是“北大门”,生态环境是最特色的名片,农业更是当地发展的基础。相比于珠三角地区,两地应打好生态牌,和珠三角地区互补融合、错位发展,让绿色生态成为吸引湾区游客的闪亮名片。
南方日报记者徐勉叶志强谷立辉汤凯锋蒋才虎
关键词:
-
乐昌—宜章:粤湘“南北大门”竞相融入大湾区
2023-05-26 -
世界快播:温江二中官网首页_温江二中官网
2023-05-26 -
全球看点:新民地铁_关于新民地铁简介
2023-05-26 -
杭州劳务派遣。杭州劳务派遣公司。杭州劳务派遣公司电话。杭州招聘介绍。杭州招聘介绍公司。杭州招聘介绍公司电话。
2023-05-26 -
【全球时快讯】肉毒素除皱一针多少钱(肉毒素)2023年05月25日更新
2023-05-26 -
樽俎怎么读(樽)
2023-05-26 -
最资讯丨佥荐什么意思(佥)
2023-05-26 -
热点聚焦:阿里巴巴:网传裁员为谣言 今年预估新招15000人
2023-05-26 -
世界头条:天涯已进ICU 一群人想抢救
2023-05-26 -
5月25日锌现期收盘价格
2023-05-26 -
长宁区启动2023年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专项行动 每日短讯
2023-05-25 -
速讯:吐鲁番市生态环境局开展《信访工作条例》宣传活动
2023-05-25 -
兴国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【III级/较重】【2023-05-25】_当前看点
2023-05-25 -
电力板块强势爆发 基金经理提前埋伏
2023-05-25 -
天天滚动:株洲大力推进特殊食品经营者诚信自律
2023-05-25 -
天天资讯:疑似塌陷!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发生3.0级地震
2023-05-25 -
今日聚焦!索尼:PS拥有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品牌动量
2023-05-25 -
科普“第二课堂”让成长更美好 市人大代表建议更好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 天天观察
2023-05-25 -
小猪简笔画图片大全 可爱 卡通图片(小猪简笔画图片大全大图)-当前热文
2023-05-25 -
若羽臣5月25日快速回调_独家焦点
2023-05-25 -
全球时讯:地产巨头万达集团抄底行动再起 现金流压力不容忽视
2023-05-25 -
OPPO Reno10系列兼顾轻薄手感与大底潜望长焦,定档5月24日_天天头条
2023-05-25 -
高空坠物致死,36户居民被“责众”判决,律师解读
2023-05-25 -
创业注册公司要多少钱_注册公司要多少钱
2023-05-25 -
第八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开幕
2023-05-25 -
韩国官方组团考察福岛 5次声称福岛水可饮用
2023-05-25 -
4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_三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世界新动态
2023-05-25 -
多家外国商会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_世界微速讯
2023-05-25 -
闭幕倒计时|2022武汉双年展你打卡了吗
2023-05-25 -
【环球新视野】围绕起源(Source)的滑翔历史(其2.1)
2023-05-25
-
守住网络直播的伦理底线
2021-12-16 -
石窟寺文化需要基于保护的“新开发”
2021-12-16 -
电影工作者不能远离生活
2021-12-16 -
提升隧道安全管控能力 智慧高速让司乘安心
2021-12-16 -
人民财评:提升消费体验,服务同样重要
2021-12-16 -
卫冕?突破?旗手?——武大靖留给北京冬奥会三大悬念
2021-12-16 -
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出台“三电”系统、起火燃烧等都可保
2021-12-16 -
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| 第97集《窗外》
2021-12-16 -
基金销售业务违规!浦发银行厦门分行等被厦门证监局责令改正
2021-12-16 -
保持稳定发展有支撑——从11月“成绩单”看中国经济走势
2021-12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