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人口日看人口趋势,印度今年超过中国?
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,目前全球人口数量约80亿。早在去年的“世界人口日”,联合国就发布题为《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》的报告,预测印度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。到2050年,全球人口大国排名将有什么变化?印度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,对中国意味着什么?
━━━━━
2050年印度将比中国多出3亿多人
(资料图)
根据《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》报告预测,2022年至2050年,全球人口一半以上的增长预计将集中在刚果(金)、埃及、埃塞俄比亚、印度、尼日利亚、巴基斯坦、菲律宾和坦桑尼亚八个国家。墨西哥和俄罗斯或将跌出前十。
其实,中国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拥有“世界第一人口大国”的称号。根据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·麦迪森整理的历史数据,从公元元年至1500年,印度的人口规模都大于中国;直到1600年,中国才取得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。
自1950年联合国人口数据有记录以来,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。根据联合国《2022 年世界人口展望》报告,中国和印度的人口都已超过14亿,加起来占世界80亿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。更高的出生率和更年轻的人口将使印度的人口自1950年左右以来首次超越中国。
印度的人口快速增长始于上世纪下半叶,每年增长近2%。而在未来,该国人口还会继续增长。据测算,到2050年,印度将达到16.7亿人,而中国人口预计将降至13.13亿,这意味着,印度将比中国多出3亿多人。
━━━━━
印度人口在何时赶超中国?
印度已成为“全球第一人口大国”?印度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人口普查还是在2011年,谁也不知道他们在这10多年里,又增加了多少人口。印度一医疗咨询网站就曾公布,在2022年3月4日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。
根据专注于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的独立机构“世界人口评论”的估计,截至 2022年底,印度人口为14.17亿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2022年末,中国人口为14.1175亿人。这意味着,在2022年底印度人口超过了中国。
去年7月,联合国发布的《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》预测,印度人口规模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,成为新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。美媒援引人口学家预测称,印度人口数量超过中国的具体时间,大概在2023年4月中旬左右。
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今年4月19日发布《2023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》表示,根据最新获得的数据预测,到今年年中,印度的人口将为14.286亿,而中国的人口将为14.257亿,印度将超越中国人口数290万,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。
联合国人口事务专员莎拉·赫托格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,印度可能至少要等到2024年才能重启人口普查工作,目前联合国内部只能依据粗略数据估算印度人口。
联合国人口官员表示,由于印度人口数据存在“不确定性”,因此无法确定具体超越日期。
━━━━━
“人口数量”=“人口红利”吗?
联合国人口基金对人口红利是这样定义的:即一个国家的人口构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,当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大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时,人口红利就会出现。从历史上看,这样的人口红利对经济体整体增长贡献率约在15%。
人口年龄中位数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。依据2022年7月更新的数据,《世界人口展望》课题组预估,到2050年,我国的年龄中位数将达到50.72岁,接近西班牙52.77岁的水平,而瑞典、英国、美国等国家依然才40岁出头,而全球人口最多的印度年龄中位数才不到40岁。
联合国人口基金的一份报告显示,正当世界上许多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候,印度却进入了一个年轻人口时期。如果印度实施了正确的政策和计划,可能会使印度在2020—2040年之间达到“黄金时期”。
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9年报告称,到2030年,至少47%的印度青年人口无法获得就业所必需的培训和技能。如果劳动人口技术能力匮乏、就业机会少,这些年轻人口将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,人口统计学上认为的人口红利将演变成印度的人口灾难。
━━━━━
中国人口对经济发展有利因素仍然较多
印度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,这是人口发展规律的结果,但在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却变了味儿。所谓“世界‘重心’发生转移”“全球秩序出现重大变化”“人口不利因素让中国实现复兴目标更困难了”……一段时间以来,西媒抛出一连串耸人听闻的报道,潜台词是:中国的发展要碰到大麻烦了。
看待中国的“人口红利”,要看总量,更要看质量;要看人口,更要看人才。
从GDP总量来看,30年前,1990年时中印两国差距并不多,当时我国GDP总量为3608.58 亿美元,印度GDP为3200亿美元。中印差距拉开不过真正拉开差距是在2001年,当时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,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,这一年经济总量为1.34万亿美元,占全球GDP总量的4%,人均GDP首次破1000美元;同期印度GDP为4854亿美元,人均GDP为450美元,和中国差距拉大。到了2021年,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是印度的5倍。
与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,中国高速增长时期的经验表明,不管人口格局如何(譬如潜在地有利于或不利于经济增长),无论是收获人口红利还是克服人口阻力,都需要依靠一系列其他条件,包括经济体制的激励水平、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、配置资源的市场化水平、对外开放水平及经济发展的分享水平等。如果不具备这些发展的必要条件,人口只能成为一种负担,而不会被转化为加速经济增长的红利。
从劳动参与率方面来看,中国15-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35年之前均保持9亿以上,大于发达国家之和;印度劳动年龄人口在十四五时期将超过中国。届时,两国都会保有规模庞大的劳动力资源,不会形成印度一家独大的局面。
此外,我国的高劳动参与率可以抵消数量上存在的差距。尽管印度劳动力资源丰富,但并不一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。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,2021年,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比印度高出22个百分点。在女性劳动参与率方面,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差距更大,相差42个百分点。因而,即便中国劳动力总量低于印度,也可以通过较高的劳动参与率部分消除数量方面同印度的差距。
从受教育程度来看,中国大规模教育投资效益逐步显现。中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高于印度,缺乏超常规教育“刺激”也是印度长期徘徊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的重要原因。
资料来源:《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》、联合国官网、央视新闻、新京报、观察者网、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官微、世界银行官网、红星新闻
编辑 王晓琳 马浩歌 制图 许骁 校对 刘越
值班编辑 古丽
星标“新京报”
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
点击“在看”,分享热点
关键词:
-
世界人口日看人口趋势,印度今年超过中国?
2023-07-12 -
3-0王曼昱,4-3陈梦!莎莎太暴力了,颁奖时2人都笑地灿烂
2023-07-12 -
汽车遥控锁不起作用怎么办(汽车遥控锁不上的原因是什么)
2023-07-11 -
国家防总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江苏、四川协助指导防汛工作
2023-07-11 -
未签劳动合同受工伤应该怎样处理
2023-07-11 -
艺术教育谱新篇,这场儿童唱游“爵”了
2023-07-11 -
机动车报废手续怎么走
2023-07-11 -
深交所向*ST豆神发出关注函
2023-07-11 -
天府通办如何注销 天府通办申请注销账号方法介绍
2023-07-11 -
星河地产出质南京星河博源地产19亿元股权
2023-07-11 -
ChatGPT概念板块涨0.24% 彩讯股份涨7.7%居首
2023-07-11 -
2023石家庄跨区上初中需要什么手续
2023-07-11 -
老院子变身新小区 老邻居们感慨“幸福来敲门”
2023-07-11 -
【何以中国】盛世中华有多美?AI给中国做了一组名片
2023-07-11 -
国产替代狂奔,中国版英伟达何时现身?
2023-07-11 -
2023广东高考本科录取批次时间安排一览
2023-07-11 -
社会与阶级的关系_简述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的区别
2023-07-11 -
野村证券:亚洲各国央行可能很快会先于美联储降息
2023-07-11 -
更好满足“上好学”的美好期盼
2023-07-11 -
港股异动丨物业管理股普涨,正荣服务涨8%
2023-07-11 -
专业新发展 育人新亮点
2023-07-11 -
南阳数科公司组建方案公布 注册资本1亿元
2023-07-11 -
贵港市港南区瓦塘镇首届“仙进奉”荔枝推介会举行 (1/10)
2023-07-11 -
寒假放假时长确定!江西省内部分高校已公布
2023-07-11 -
原装原厂!SK hynix海力士4GB内存条到手仅239元
2023-07-11 -
亚马逊卖家无法理解全托管平台
2023-07-11 -
案情披露:41张存折如何套取36万售粮补贴
2023-07-11 -
纽约金价10日下跌
2023-07-11 -
恒大概念股板块7月10日涨0.39%,*ST广田领涨,主力资金净流出2.01亿元
2023-07-11 -
刘诗雯苦战四局横扫削球手,一天豪取四场胜利
2023-07-11
-
守住网络直播的伦理底线
2021-12-16 -
石窟寺文化需要基于保护的“新开发”
2021-12-16 -
电影工作者不能远离生活
2021-12-16 -
提升隧道安全管控能力 智慧高速让司乘安心
2021-12-16 -
人民财评:提升消费体验,服务同样重要
2021-12-16 -
卫冕?突破?旗手?——武大靖留给北京冬奥会三大悬念
2021-12-16 -
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出台“三电”系统、起火燃烧等都可保
2021-12-16 -
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| 第97集《窗外》
2021-12-16 -
基金销售业务违规!浦发银行厦门分行等被厦门证监局责令改正
2021-12-16 -
保持稳定发展有支撑——从11月“成绩单”看中国经济走势
2021-12-16